紅外指導內熱針治療頸肩綜合征
紅外指導內熱針治療頸肩綜合征
現代人由于久坐和經常使用電腦,無形之中帶來了一種新的疾病——頸肩綜合征。在“刷屏一代”中,“頸肩綜合征”近些年發病率明顯增多,并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
那么,什么是頸肩綜合征呢?頸肩綜合征是由于長期姿勢不良,頸肩部肌肉、韌帶處于緊張狀態,導致局部軟組織水腫、無菌性炎癥,繼發了頸椎病變,并且壓迫到了周圍的神經組織,從而出現了頸肩部酸脹、疼痛、麻木、活動受限等一系列癥狀。頸肩綜合癥最常見的原因,是由于不良坐姿引起的。同一姿勢保持太久,使脖子和肩膀周圍的肌肉緊張。時間一久就導致酸痛感。
目前,臨床治療本病的方式包括口服消炎鎮痛物、外用藥、康復理療、針灸、推拿等,對于輕癥患者效果顯著,然而對于病程遷延的患者效果不佳。以往針對體檢壓痛明顯處使用傳統溫針灸在筋膜層、肌肉層等部位進行松解治療,可以顯著緩解癥狀,但治療范圍較大,患者接受度不高,導致治療效果欠佳。內熱針技術作為近年來較為成熟的治療方法,其針刺定位特點、針具、針刺方式均與傳統針灸不同,但目前尚未全面推廣實施。譚志華等在紅外熱成像定位的輔助下,探討內熱針結合紅外熱成像在肩頸綜合征治療中的價值。
采用內熱針結合紅外熱成像治療,選擇2處缺血區域(冷區)為治療靶區域,如果兩側頸部無溫差時參考同側遠處部位紅外熱成像是否有溫差,2次骨骼肌附著點內熱針治療需間隔2d。
具體方法:囑咐患者取俯臥位并將腹部墊軟枕。保持適宜脊柱屈曲度以便治療部位皮膚布針;分別在需要治療位置依次標記針距1.5~2.0cm,常規碘伏消毒針刺部位后鋪單,1%利多卡因局麻治療部位,選用0.7mm 3號內熱針垂直皮膚進針,透過深筋膜停止,深度不超過3~5cm,進展靶位患者可感受到明顯的局部酸脹不適;將導熱巡檢儀連接針柄,溫控檢測儀保持溫度42℃,時間為20min;治療結束后留針2min左右拔出全部內熱針,局部按壓止血3min,碘伏消毒后用無菌紗布包扎;穿刺位置2~3d禁止浸水避免感染;治療后適當鍛煉頸肩部肌肉。治療每天1次,3d/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間隔2d,共治療3個療程。
內熱針通過針將熱量傳入組織深部,可對受損軟組織經溫熱刺激發揮熱療作用,還可機械性松解局部痙攣部分,達到改善局部血供及促進受損軟組織恢復的目的。紅外熱成像能客觀反映受損軟組織、病情程度及治療效果等。在頸肩綜合征病因診斷中,能通過顯示局部溫度差異評估頸肩背部損傷區域及損傷程度,實現精準判斷,對指導治療方法的制訂具有積極意義。本次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內熱針結合紅外熱成像治療頸肩綜合征效果明顯,安全性高。其原因可能是內熱針發揮了以針代刀作用,通過其良好的導熱性增加了治療部位血運,改善受損組織內環境,加快無菌性炎癥消退,促進頸肩背部損傷組織及功能恢復正常,同時紅外熱成像使得內熱針治療更加精準,提高了治療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譚志華,曾玉萍,劉其昌等.內熱針結合紅外熱成像治療頸肩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右江醫學,2024, (4).
【免責聲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向醫生咨詢與討論。文章內的配圖僅為示意圖,且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前沿醫療自主研發生產的第二代內熱式針灸治療儀(內熱針治療儀),集成針體腔內加熱、測溫、控溫、模擬中醫針灸手法一體化技術,適用于頸肩腰腿痛的針灸治療。具有近期止痛、遠期鎮痛的良好療效!
該產品是在傳統溫灸針的基礎上集成了現代精密測控技術的一種新型針灸器械,針體直徑0.35mm-1.1mm。把傳統的針尾外加熱改為針體內部加熱,采用插頭與針體分離的2線制測控溫專利技術,針體內置傳感器解決了普通內熱針無法測溫的技術難題。每路內熱針的溫度值可獨立設置、測量、控制、顯示?!?.0℃的測溫精度及±1.5℃的控溫精度,提高了臨床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產品已獲得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及外觀專利15項。
溫馨提示:點擊下方圖片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