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熱針聯合三痹湯治療風寒痹阻型腰椎管狹窄癥臨床觀察
內熱針聯合三痹湯治療風寒痹阻型腰椎管狹窄癥臨床觀察
鄒兆坤 1,王俊華 1,朱小虎 1 ,程俊華 1,陳洪波 2(1.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骨科康復三病區;2. 湖北中醫大學針骨傷學院)
目的:觀察內熱針聯合三痹湯治療腰椎管狹窄癥風寒痹阻證臨床療效。方法:將我院腰椎管狹窄癥風寒痹阻證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針刺聯合三痹湯治療,觀察組給予內熱針聯合三痹湯治療,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進行評估,采用日本腰椎評分量表(JOA)進行功能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腰屈曲范圍(LFR)評定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白介素-6 (IL-6)及腫瘤壞死因子-(TNF- )水平變化。
結果:治療后,兩組JOA、VAS、LFR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P<0.05);兩組IL-6 及 TNF- 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
結論:內熱針聯合三痹湯能夠有效緩解腰椎管狹窄癥風寒痹阻證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腰椎管狹窄癥;內熱針;三痹湯;風寒痹阻證
腰椎管狹窄癥(LSS)是常見的骨傷科疾病,隨著全球老齡化進程發展,該病患病率越來越高。對于 LSS患者,久治難愈者最終會選擇手術治療,大多數學者還是認為在行手術治療之前需進行系統的保守治療,但保守治療的方法和療效各不相同。本研究運用內熱針聯合三痹湯治療性腰椎管狹窄癥風寒痹阻證患者療效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1月—2020年1月本院骨科康復病區的60例風寒痹阻型LSS患者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53~76歲,平均年齡(63.4±8.47)歲;病程1~25年,平均病程(17.3±5.3)年。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53~75歲,平均年齡(62.3±8.17)歲;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6.3±5.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辨證:風寒入絡,經脈痹阻,主癥:腰腿酸脹痛,遇冷加重,遇熱減輕,苔白滑,舌質淡,脈沉緊。
對照組:患者采用針刺聯合治療三痹湯治療。(1)針刺治療?;颊呷「┡P位,保持呼吸道暢通;取穴:雙側腰夾脊穴,雙側三焦俞、腎俞、環跳、委中、大腸俞及相關壓痛點。操作:選取0.30mm×(40~50mm)針灸針,常規消毒后予以針刺,針刺須以得氣為宜,所有穴位針刺結束后留針0.5h,5d 為1療程,2個療程后治療結束。(2)三痹湯口服。方藥由本院中藥房提供,三痹湯基本組成:生黃芪20g,黨參20g,茯苓15g,當歸12g,川芎12g,生地15g,續斷10g,白芍20g,杜仲15g,川牛膝15g,桂心10g,川獨活15g,秦艽15g,細辛6g,防風6g,生姜10g,大棗10g,甘草6g。藥物加水500mL 分別煎煮2次,取汁合用,日1劑,2次/d,服用15d。
觀察組:患者采用內熱針聯合治療三痹湯治療。操作方法:(1)內熱針布針方法:采用直徑0.5mm內熱針密集型針刺,且針刺部位直達骨面,針距1.0~1.5cm,布針從髂后上棘內側緣與髂嵴后1/3肌附著處,沿著髂嵴緣弧形布針2行,每行6~8枚,在腰3~骶2棘突椎板處及骶骨背面沿棘突旁1.0~2.0cm沿著脊柱直線布針3行,垂直進針,每行5~6枚。腰2~腰4橫突處每處布針2枚。(2)操作方法:患者取俯臥位,以患者舒適為宜,充分暴露腰背部,定位并標記治療點,然后常規消毒鋪巾,0.2%利多卡因注射液作局部麻醉后,用內熱針進行針刺達骨面,獲得針感,接內熱針治療儀加熱,儀器設定針尖所接觸組織溫度約43℃,加熱時間20min。整個治療中注意觀察患者內熱針周圍皮膚變化及患者感覺,隨時調整;治療結束后拔出內熱針,予以活力碘消毒,用無菌紗塊壓迫針眼止血,局部冰敷10min。內熱針治療療程設置為7d 1次,連續2次為1個療程。三痹湯,方藥由本院中藥房提供,用法同上。
3.1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腰腿痛癥狀消失,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好轉:腰腿痛減輕,勞累后仍有疼痛;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
3.2 觀察指標
(1)治療后采用VAS、JOA、LFR評分標準評價治療效果。LFR 用測距方式量化患者的腰屈曲范圍。(2)治療前后觀察 IL-6及TNF- 表達水平變化。
3.3 結果
3.3.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3.3.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JOA、LFR評分比較:見表2。
3.3.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 IL-6 、TNF- 表達比較:見表3。
腰椎管狹窄癥屬于中醫學“痹證”、 “腰痛”等范疇,大部分學者認為LSS多因外感淫邪、內傷或運動損傷致腰部氣血運行不暢,局部組織失養而引起。其發病常以腎虛為本,感受外邪、跌仆挫閃為標。風寒痹阻型腰椎管狹窄癥主要表現腰腿疼痛、間歇性跛行以及腰部冷痛,陰雨天加重,得溫則減。舌淡苔薄白,脈沉等。
內熱針療法采用人體軟組織病損后的疼痛點、瘢痕等病理變化的分布規律來選取治療點,軟組織的壓痛點是臨床治療選擇的重點,與傳統的針灸穴位的理念存在區別,內熱針比傳統的針刺部位深且范圍大,此外,內熱針的熱傳導精確,針身溫度穩定,無明顯的波動,針尖溫度與儀器設定溫度相近,此外內熱針對肌肉骨骼的損傷可以自我恢復,且臨床內熱針操作時采用心電監護等措施,保證了操作的安全性。內熱針聚集熱能深入筋骨傳達于人體內部,又能像針刺一樣刺激人體經絡,正如內經所言:“寒者熱之”可能是其臨床療效優于傳統針刺的原因之一。
三痹湯治療風寒痹阻的經典方劑,主要作用是祛風除濕,補腎散寒,益氣活血。中醫認為督脈居于人之脊背中,足太陽膀胱經并行督脈兩旁,均屬陽位,風邪好襲陽位。中醫認為寒邪喜歡與風、濕邪等陰邪合而為病, “濕為陰邪,其性粘滯,容易阻遏氣機”,氣血停滯與濕邪凝聚,濕邪居腰骶,腰脊冷痛不爽,風寒濕聚而為病,腰脊局部畏冷,遇寒加劇,LSS 患者久治難愈,故三痹湯中秦艽、川獨活、防風祛風除濕,桂心、細辛、白芍、生地、生姜、補腎散寒。方中生黃芪、黨參、茯苓、當歸、川芎、杜仲等益氣活血。對 LSS 患者標本兼治,是臨床中藥治療的有效方劑選擇。
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前后VAS、JOA、LFR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觀察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意義,血清IL-6及TNF- 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P<0.05),說明內熱針聯合三痹湯治療LSS有一定優勢,其中 LFR在一定程度顯示腰部活動屈曲活動范圍,能直觀并且量化腰部活動能力,是一個很好的評價腰部活動能力的評價指標。LSS 患者臨床患者為風寒痹阻證者較多。有學者認為無菌性炎癥可能是 LSS 患者腰腿疼痛以及功能障礙重要原因,劉亞林等報道基于《黃帝內經》內熱法運用內熱針治療風寒痹阻型腰痹病相關研究說明內熱針治療腰痹確有療效,通過本次臨床研究顯示,內熱針聯合三痹湯治療腰椎管狹窄癥風寒痹阻證的臨床療效優于傳統針刺治療聯合三痹湯效果,在改善患者活動能力、疼痛、生活質量等方面有顯著優勢,內熱針治療 LSS 風寒痹阻證機理需進一步研究,本次研究評價時間偏短,關于內熱針治療 LSS 風寒痹阻證遠期療效需要我們下一步研究。
----本文摘自《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年12月第22卷第6期
【免責聲明】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